將復印機放置在陰涼通風處,避免陽光直射或靠近熱源(如空調外機、取暖設備),環境溫度建議控制在18-26℃。
若環境溫度過高(如夏季超過30℃),可開啟空調或風扇輔助散熱,確保設備周圍空氣流通。
優化設備散熱
定期清理復印機內部及外部灰塵,避免灰塵堵塞散熱孔影響散熱效率。
長時間連續使用時,可分批處理打印任務,避免設備長時間高負荷運轉。

調整打印設置
降低打印分辨率或選擇“草稿模式”,減少設備工作負荷。
關閉不必要的功能(如自動雙面打印),降低機械部件磨損。
加強關鍵部件維護
定期清潔定影器、加熱輥等高溫部件,去除碳粉殘留和污垢,防止因高溫加速老化。
檢查散熱風扇是否正常運轉,及時更換故障風扇。
低溫環境下的防護措施
預熱設備與紙張
開機前先預熱10-15分鐘(尤其低溫環境下),讓內部部件達到正常工作溫度。
使用前將紙張放在室內回溫,避免低溫紙張變脆導致卡紙或劃傷感光鼓。
控制環境濕度
低溫環境下易產生靜電,可通過加濕器將室內濕度控制在40%-60%,減少靜電對設備的損害。
避免低溫啟動與長時間待機
低溫下(低于10℃)避免頻繁開關機,建議待機時保持設備通電狀態,利用自身溫控系統緩慢升溫。
若長時間不使用,需關閉電源并拔下插頭,防止低溫下電路元件受潮損壞。
更換低溫適配耗材
選用低溫環境下流動性更好的碳粉或墨粉,避免因低溫導致定影不牢或打印模糊。
通用注意事項
定期專業維護:每半年至一年聯系專業人員進行深度保養,檢查高溫/低溫環境下易老化的部件(如定影器、傳感器、傳動齒輪等)。
及時更換老化部件:若發現部件出現磨損、變形或異常噪音,需立即更換,避免因小失大。